关于印发《大通乡2023年度防洪排涝抢险应急预案》的通知
大政发﹝2023﹞16号
各村委会、企事业驻在单位:
为切实做好我乡防涝排水工作,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大通乡2023年度防洪排涝抢险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大通乡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7日
洮南市大通乡2023年度防洪排涝抢险应急预案
防汛是关系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八条关于“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规定,为有效防御和减轻因暴雨、洪水、内涝等造成的洪涝灾害,做好大通乡防洪、防内涝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基本概况
大通乡地处洮南市西偏北20公里处,位于东经122°5′至122º45'10 "北纬45°5′至45º28'11 "之内,地处蛟流河西岸与创业水库之间,地势低洼,高程主要在海拔142-160米之间。行政域内有三条河流:蛟流河、额木太河、汗河;一条引洮分渠;两个泡子:湖沧沟泡子和水产良种场泡子。水系交错纵横,相互连通。
二、指挥机构和职责
(一)指挥部。大通乡防汛、抗洪、抢险实行党委书记负总责,成立了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辖区内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总体工作。
总指挥长: 李宏伟 党委书记
敖 嘉 乡 长
副指挥长: 马 强 辛子雷 栾云英 于晨曦 陈立军 杨 明 张婉莹 张雪峰 崔立岩 刘发权 关美男 张 平 徐孟海
成 员: 毕士国 陈万贵 刘艳红 曹春生 刘文明 于大鹏 王恩富夏德永 李宝龙 牛 斌 郭文东 胡 博 魏延富 宋玉春 勾国栋 韩 明 张万忠 侯成烈 王占宝 闫晓君 王 玉 佟森建 杨春发 魏有才 许晓峰 姜 力 张 义 吕有军 韩 友 陈铁明 邰国亮 董 亮 张 江 刘成海 付多海
周立冬 刘晓红 盛立清 王立春 房春清 王 昊 刘玉海 周立华
(二)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
主 任:陈立军
联系人:孙旭辉
联系电话:6752315
洮儿河大段负责人:
林发村:栾云英 成员:毕士国 勾国栋
爱国村:张雪峰 成员:于大鹏 佟森建
双余村:张婉莹 成员:李宝龙 郭文东
富乐村:徐孟海 成员:陈万贵 刘文明
额木泰河大段负责人:
长安村:曹春生 成员:侯成烈 姜 力
赵民村:刘发权 成员:王恩富 韩 明
四海村:张 平 成员:魏有才 邵长山
德信村:于晨曦 成员:闫晓君 夏德勇
三富村:关美男 成员:万传军 宋玉春
申家村:辛子雷 成员:刘文明 张万忠
(三)、大通乡防洪抢险救灾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下设若干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 长:敖 嘉
副组长:胡 博
成员单位:秘书室、水管站、、邮政局、供电所
职 责:通知各单位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事项,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关系;及时了解水情、灾情,向指挥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将水情、灾情、救灾办法和指挥部指令等通知有关单位及辖区群众。
2、工程抢险组:
组 长:马 强
副组长:刘发权
成员单位:人武部、水管所、农电所、及各村民兵。
职 责:组织实施工程抢险应急和防护;加强供水、电力、通讯、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抢修工作,尽快恢复水、电供应和通讯、道路畅通。
3、转移安置组:
组 长:辛子雷
副组长:刘文明
成员单位:经管站、民政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民兵。
职 责:帮助做好受灾人员和财产的转移;组织进行落水或受困人员的抢救转移;确保受灾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解决衣、食、住等问题;组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4、卫生救治组:
组 长:张雪峰
副组长:刘艳红
成员单位:卫生院及各村医疗所。
职 责:抢救受灾伤病员;供应预防药品,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5、学校安全组:
组 长:张雪峰
副组长:刘玉海 周立华
成员单位:大通中心校各村小学校。
职 责:及时将有关雨情、水情通报给教师和学生,加强各项防范措施,必要时及时组织转移,保障师生安全。
6、治安保卫组:
组 长:杨 明
副组长:毕士国
成 员:派出所工作人员和各村治保主任和辅警。
职 责: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确保防汛抢险正常秩序;在必要时,根据抗洪抢险指挥部的指令对有关地段实行交通管制;协助抢险。
7、物资储备组:
组 长:马 强
副组长:胡 博
成 员: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职 责:负责购买和接受下拨的防汛物资,做好入库和出库记录,发现损坏及时修理、维护。并负责防汛物资的使用情况管理,定期清点防汛物资,保证汛期到来投入使用。
各部门职责:
1、秘书办公室
1) 及时掌握和通报抗洪抢险救灾的动态,对上级发布的雨情信息进行上传下达,并做好登记,及时发布气象信息。
2) 做好人员的值班工作。
2、水管站
1)了解主要域内重点防洪工程运行情况。
2)了解小型及以上水库蓄水状况,并对重要小型水库实施监控。严密监视小型水库的运行情况。
3)对病险水库、堤坊、闸坝的安全度汛措施实施重点督察。加强水利工程的巡查,督促对险堤、险库进行抢护或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3、民政办
1)做好紧急安置和救济灾民的各项准备工作。
2)协助应急安置和救济灾民。
3)协助做好灾情统计和上报工作。
4、中心小学
部署做好学校和在校生的防洪安全工作。
5、卫生院
1)部署准备必要的卫生医疗器具、药品和医务人员。
2)派遣医疗队伍到灾区防疫、治病。
6、派出所
1)维护灾区治安秩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安全、有序。
2)必要时,配合指挥部对部分危险地段实行交通管制。
7、农电所
保障防汛抢险用电。
8、村委会
1)采取流动宣传车、广播、电话、微信,挨家挨户通知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将上级有关暴雨、洪水信息和各项指令传达到自然村和有关村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2)指导村民进行抢收、灾后重建成家园和恢复生产等。
3)组织村民及时撤离危险区域,落实撤离方案,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济工作。
三、不同历时、量级的暴雨、洪水防洪抢险救灾措施
根据可能发生的洪水及暴雨的量级,确定各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责任人等应该采取的措施。区域内有水库的村必须有水库险情应急方案。要求范围、量级要明确,可操作性强。
(一)、重要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发生五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会发生十年一遇洪水,但目前水位还不到五年一遇;
2)预报辖区内将出现暴雨,即3小时雨量在20.1-35mm、6小时雨量25.0-49.9 mm、12小时雨量30.0-69.9 mm、24小时雨量在50.0-99.9 mm;
3)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进入重要防御状态。
2、可能出现的灾害影响概述。包括估计灾害类型、量级、危害程度,以及受威胁人口及需要转移的人口等情况。
3、防御措施:
1)在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可能受淹地段的农作物如即将收成,应立即组织群众抢收和捕捞鱼塘中的成鱼,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3)通知居住在附近较低洼地带和行洪区内的群众将底层财产往高层搬迁(砖混结构房),并严密注视水情,加强防范,作好撤离的准备;
4)对危险的路、桥和码头等地方派出人员值勤,禁止行人通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紧急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发生十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会发生超过十年一遇洪水,但目前水位还不到十年一遇;
2)预报辖区内将出现大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0 mm、12小时雨量70.0-140.0 mm、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 mm;
3)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进入紧急防御状态。
2、防御措施:
1)在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组织对即将收成的农作物进行抢收,捕捞鱼塘中的成鱼;
3)组织动员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对砖混结构房屋将人员和财产由低层往高层搬迁和转移,对土木结构房屋和危房按转移方案就近转移至高处;
4)加强堤坝、水库等工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
5)应组织机关干部、民兵在重点地段站岗放哨,密切监视水情发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对被洪水淹没的路、桥和码头,严禁行人过往,确保安全;
6)抢险救灾组队伍就位,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随时待命出发。
(三)、特急防御状态
1、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之一时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1)辖区内河流发生超过十年一遇洪水,或根据预报将发生超标准洪水;
2)在连续降雨多天的情况下,预报仍将出现大暴雨,即3小时雨量超过50 mm、12小时雨量70.0-140.0 mm、24小时雨量在100.0-250.0 mm;
3)预报辖区内将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以上,即12小时雨量在105.0 mm以上、24小时雨量达175.0 mm以上;
4)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进入特急防御状态。
2、防御措施:
1)在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部署、通知或获得有关部门预报的洪水或暴雨情况后,指挥部即通知有关部门、责任人及时进入防御状态,落实预警、防御等各项工作;
2)根据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指令发布紧急动员通告,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3)组织洪泛区群众按制定好的转移撤退方案就高就近转移,并做好有关安置工作。
4)立即对堤坝薄弱处进行加固培厚,并严密监视观察。
5)抢险救灾组携带好冲锋舟、橡皮艇等救生器材,随时准备展开救援行动;
6)组织和指导群众进行抗洪自救活动。
四、灾后延续工作
当发生灾情洪水开始退落后,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把抗洪工作重点转移到救灾工作上来,抓好安置灾民医疗防疫,恢复灾区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各项支援灾区工作。
大通乡政府按上级指示结合当地实际部署、协调有关救灾工作情况。由乡政府组成工作组到抗灾第一线,慰问灾民,协助指导抗灾救灾。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部门报告汛情与灾情。继续严密监视洪水动向,直到江河主要控制站的洪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收集灾情,并与有关部门共同会商,核实、汇总灾情。卫生院要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民政办要及时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情,指导灾区自救。协调上级部门调运救灾物资,协助做好灾区安置和救济工作,安排好灾民生活。及时掌握各地安置灾民动态,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协助指挥部收集、核实、汇总灾情。
派出所要维护好灾区社会治安,及时掌握灾区社会治安动态,视情采取必要的管制和其他应急措施;
卫生院组织各级医疗队到灾区抢救伤病员,组织协调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和调运,指导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蔓延。做好救灾防病宣传,做到灾后无大疫;
农科站和水管站及时组织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农村调整种植结构,向灾区调种子种苗,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灾区应急处理农田灌溉和群众生活生产供水;
财政所统筹安排救灾补助资金。会同其他部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灾情,争取上级支持;
土地所及时了解各地地质灾情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组织人员安全转移,加强监控,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
各村(社区)委员会应当完成一下任务:
一、 建立村级防汛指挥体系
村级防汛指挥小组由村支书任组长,村副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村三委成员、村学校校长,村重要企业负责人、各水库塘坝安全员等任成员(见附件1),并明确职责分工。
各成员分片包干,做好村相关学校,危旧房屋、水库、河道、塘坝、洼地、等防洪安全重点区城的监督巡查工作,并按职责分工配合组织指挥好本村监测预警、抢险救灾和转移安置等⼯作。
二、健全村网格化机制
根据地形条件、居民分布、受洪涝威胁程度不同等因素,统筹划分防汛责任区,每区明确安全责任人,负责区域内预警传达、信息通讯、灾情应急处置和人员转移等工作 (见附件2),对村易发灾害点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并根据其所在防汛责任区分别落实安全责任人,并落实转移安置计划。(见附件3)
三、监测预警
1、 监测信息
当地降雨、水情、洪涝灾情及与村相关水库、河道、塘坝等工程安全情况等。 落实专人分别负责监测指挥相关信息,及时向村防汛指挥机构报告相关情况。
2、 预警依据
预警依据上级防汛指挥机构预警及通知要求、当地天气预警预报和村监测的雨情、水情等信息。根据上述信息结合当地实际,分析确定汛情的威胁程度,并明确一般汛情预警、较大汛情预警,重大汛情预警的相应指标及安全转移避险的前提条件。
3、 预警发布
村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预警依据信息,及时发布相应预警信号或转移避险命令,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当地相关情况。确定预警信号及转移避险命令发布的程序和方式,并明确电源、通讯中断等紧急情况下预警信号发布的保障措施,确保预警信号及转移避险命令及时通知到户到人。
四、应急响应
当村防汛指挥机构发布预警信号后,村防汛指挥机构各成员,各防汛安全责任人、信息监测人员、防汛抢险队伍等要根据不同预警信号立即采取相应应急响应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般汛情应急响应:相关责任人到岗到位,加强值班值守和雨情、水情监测,及时向村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况。村防汛指挥机构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村各相关安全责任人通报情况;各安全责任人密切关注所负责区域内危旧房屋、洼地汇水、河道堤防等情况,落实好各项抢险措施;防汛抢险队伍做好准备。
2、 较大汛情响应:村防汛指挥机构召开汛情分析会,部署防御工作,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况。相关责任人立即到岗到位,加强值班值守,加强雨情、水情监测,及时向村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况;各安全责任人要随时掌握雨水情况变化。密切关注所负责区域内危旧房屋、洼地汇水、河道堤防等情况,落实好各项抢险措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必要的转移准备;防汛抢险队伍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参加抢险救灾。
3、 重大汛情应急响应:村防汛指挥机构召开紧急抗洪⼯作会议,全村动员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相关责任人立即到岗到位,加强值班值守,加密雨情、水情的监测,强化现场报汛制度,及时向村防汛指挥机构报告情祝;各安全责任人要随时掌握雨水情变化,密切关注所负责区域内危旧房屋、洼地汇水、河道堤防等情况,落实好各抢险措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转移准备,特别对易发灾害重点住户及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员加强联系;防汛抢险队伍加强巡查值守,参加抢险救灾;各安全责任人必要时可先组织受房屋坍塌、内涝积水威胁的居民按照转移避险方案优先转移到安全区域,后向村防汛指挥机构汇报。
五、人员转移安置
根据预警信息及灾情发展趋势,如达到安全转移避险前提条件,即依照预案实施紧急撤离。
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确定危险区范围及居民等分布情况,并根据当地情况来确定内涝积水、危旧房屋、河道决口等威胁需转移人口。
2、 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安置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般人员以及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的原则。
3、 转移地点、路线:
转移地点、路线确定以就近、安全和便于转移为原则。确定避险安置点各村、社每年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并撰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见附件4)。
4、 转移准备:
各村、社每年汛前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转移安置责任人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发放到危险区住户,并制作标识牌,标明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5、 转移过程中应急事件处置:
当交通或通讯中断时,危险区内村、社应在村、社负责⼈的统⼀组织下,按照预先制定的转移路线、地点转移。当村、社突然遇到险情且无法和辖区负责人联系时,应按已发放的转移安置明白卡所填写的内容、要求采取自救措施,自行向安全地点转移。
6、 转移安置措施:
转移工作采取村、社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指挥、安全第⼀。
六、保障措施:
1、 防汛抢险物资:
包括物资储备、管理等(见附件4)
2、 防汛抢险车辆及人员等(见附件5)
七、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各单位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防洪房内涝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对不重视防洪防内涝工作,工作脱岗,值班断档,遇到紧急情不及时到岗到位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明确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防洪防内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洪防内涝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负责人,负责对防洪防内涝安全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3、服从指挥。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在发布防洪防内涝抢险命令后,要及时到岗到位,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听从指挥。行动迟缓、耽误时机的要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