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机构持续优化,动能积聚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持步伐。
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1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738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76504万元,同比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874万元,同比增长7%;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5980元,同比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39:7.7:53.3,调整为2023年的37.1:7.6:55.3,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3853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本级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3094万元,同比下降15%。全年全口径财政支出513364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142万元,同比增长35%;教育支出50300万元,同比增长4%;科学技术支出4614万元,同比增长7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163万元,同比增长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2301万元,同比增长13%;卫生健康支出35079万元,同比下降1%;节能环保支出3776万元,同比下降11%;农林水事务支出138552万元,同比增长22%;交通运输支出10675万元,同比增长10%。
就业再就业成果显著,公益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0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9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62717人,全市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异地转移38005人,就地就近转移24712人。
农业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2.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完成26.3亿斤。 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5740万元,同比增长4.9%。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18988万元,同比增长7.2%;林业产值18307万元,同比增长13.6%;牧业产值182585万元,同比增长3.4%;渔业产值11867万元,同比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992万元,同比增长6.9%。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93657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244014万元,同比增长8.6%;林业增加值10990万元,同比增长8.5%;牧业增加值109610万元,同比增长2.5%;渔业增加值7124万元,同比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1918万元,同比增长6.6% 。全年粮食总产量26.3亿斤,同比增长2.7%,其中玉米产量18.9亿斤,同比增长3.7%,水稻产量6.52亿斤,同比增长2.0%。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2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5.4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3.9万公顷。牧业经济保持平稳,肉类总产量2.25万吨,同比增长7.7%;禽蛋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0%;牛奶产量0.41万吨,同比下降53.9%。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户,工业总产值199809.8万元,同比增长2.9%,产销率达到96%。营业收入213594.5万元,同比增长2%;实现利润总额41139.5万元,同比下降15.2%;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全年资质内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3622.7万元,同比增长26.73%,建筑业企业房屋竣工面积26350平方米,同比下降37.36%,竣工房屋价值3250.8万元,同比下降66.3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5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059万元,同比下降11.8%。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26个,完成投资额133555万元,同比下降44.8%;5000万元以下项目个数32个,完成投资额30504万元,同比增长66.8%。
国内贸易
增强商贸经济的承载力和辐射力,通过参加各种展洽活动,大力宣传推介特色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202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896万元,同比增长12.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3011.6万元,同比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884.4万元,同比增长12.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00127.2万元,同比增长12.2%;餐饮收入85768.8万元,同比增长12.2%。
对外贸易
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799.05万元,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16799.05万元,同比增长12.1%。
交通运输、通讯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110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6.8%,截止202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381.832公里,按行业等级分:国道28.83公里,省道88.502公里,县道487.429公里,乡道1155.634公里,村级公路621.437公里,全年公路专业养护里程258.841公里,其中干线养护里程117.332公里,专养县道141.509公里。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 272.5091万吨,货运周转量87189.5616万吨,完成客运量30.8530万人,客运周转量1660.4200万人。
金融业
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 2122627万元,比年初增加143569万元,其中,住户存款 1932797万元,比年初增加 2083571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97709万元,比年初增加10537万元;财政性存款 26424万元,比年初增加12100万元;机关团体存款65691万元,比年初减少87430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1248248万元,比年初增加91284万元,其中住户贷款 527818万元,比年初增加 38568万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720430万元,比年初增加52716万元。
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0490万元,同比增长4.8%。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103人,毕业260人,招生199人,教职工152人;普通中学18所,其中高中2所,初级中学16所;全年高中在校学生5279人,当年招生1760人,毕业生1688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7446人,当年招生2328人,毕业生2330人;全市中学学校教职工1850人,专任教师1461人。2023年末全市小学23所,在校学生13347人,当年招生1919人,教职工1736人,专任教师1370人;全市幼儿园49所,在园幼儿404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入学率达100%。特殊教育一所,在校学生204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图书、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艺术演出团体1个,全年演出30场;文化馆1个,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次,完成培训6次;文物管理所1个,收藏文物772件,其中三级品9件、套,古代文物714件,近现代文物58件,全年举行展览4次,免费参观人数达10万人。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8.65万册、件、套,总流通量0.4万人次。全市现有广播电视节目246套,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有线电视用户达4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5个,其中市级医院3 个、中医院 1 个、乡镇卫生院18个,卫生服务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 卫生监督所1个,结核所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300张,卫生技术人员2568人,每万人拥有床位59.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7人。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和城市整体功能有所改善。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14户,改造管网0.7公里,供热能力达到350兆瓦,供热总量达到470万吉焦,全市天然气供应总量1423万立方米,污水排放总量872万立方米,处理总量84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到209.3公里,大大改善了我市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末,全市总人口38.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31人,出生率3.2‰,死亡人口4849人,死亡率12.6‰,全年减少987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4‰。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23年,居民储蓄存款1932797万元,比去年增加208585万元,增长12.1%。人均储蓄存款达到50108元。
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9312元,比上年增长7%。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284元,比上年增长9.4%。白城市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8098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 人数26541人,养老保险征缴收入37952万元,比上年增加8090万元;支付养老保险统筹金106355万元,比去年多支付712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7040人, 养老保险征缴收入2642万元,支付养老保险统筹金9017万元;失业保险人数17276人, 比去年增加了3506人,失业保险征缴收入1352万元,比去年增加233万元。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106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数286821人。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乡低保户达到16505户,低保人数22408人,其中:城镇低保户5143户,低保人数6978人;农村低保户11362户,低保人数15430人。全市救助站1个,全年救助249人次,日间照料中心11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6所,入住老人213人,城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所,入住老人69人,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100%。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快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快报数),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洮南市统计局
2024年7月5日
(此文件公开发布)